新网创想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多城开跑,谁是自动驾驶「硬核之都」

每座城市都在努力推进中国自动驾驶商业落地进程。

为环江等地区用户提供了全套网页设计制作服务,及环江网站建设行业解决方案。主营业务为成都网站制作、成都网站设计、环江网站设计,以传统方式定制建设网站,并提供域名空间备案等一条龙服务,秉承以专业、用心的态度为用户提供真诚的服务。我们深信只要达到每一位用户的要求,就会得到认可,从而选择与我们长期合作。这样,我们也可以走得更远!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驾”(ID:AI-Drive),作者:田哲,36氪经授权发布。

2014年12月,《“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发布,内容首次出现“车辆智能化和交通网联化”。

自动驾驶的火星自此吹向了夜色中的荒原,燎原的野火在中国各处蔓延。

接下来的两年,造车新势力接连诞生,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密集冒出。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接连落地,产业集聚效应也愈发明显,一场原本属于自动驾驶汽车企业之间的竞赛,无形中演化为城市之间的较量。

从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动力度来看,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合肥、苏州这6大城市相对突出。

不过,自动驾驶之争刚刚拉开帷幕,一切还未成定局,这6大城市可能占山为王,也可能雁默先烹。

如果仅聚焦这6大城市,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自动驾驶之都?(以下城市、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占据资源高地

得益于区位优势,北京的科技硬储备助推自动驾驶发展。

首先,北京的高校数量居于全国首位,有着稳定的人才供给,尤其是手握“自动驾驶的黄埔军校”之称的清华大学,从中走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智行者、驭势科技、地平线、Momenta、禾多科技、主线科技、超星未来等众多知名公司的创始人或者高管。

另外,知名自动驾驶相关公司如百度、滴滴、踏歌智行、四维智行、新石器、觉非科技等纷纷落巢北京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并推动自动驾驶在北京的应用。

除此之外,北京齐全的政策和多类型示范区也吸引了自动驾驶公司扎堆。

在政策上,北京累计已有30份政策,覆盖测试场地要求、车辆技术规范、测试道路能力、道路管理规范等,同时还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白皮书、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年度报告等文件,其详细完备程度为全国之最。

在示范区上,位于北京的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包含3个基地,分别提供京津冀地区城市与乡村复杂道路环境、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第三方测试和5G信号全覆盖下的研发、测试、验证、评价服务,可满足企业多种测试需求。

其中2019年10月,在国家级智慧交通示范基地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的全国首个开放式5G商用智慧交通车路协同项目,由蘑菇车联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硬实力同样强劲。

目前,北京已手握北汽集团、北京现代、奔驰新能源、理想汽车等多家整车企业,以及15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在未来,北京还将吸引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集聚。

经过几年发展,北京已具备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且已经形成以“基础服务”为核心的智能驾驶产业集群。

结合软硬实力,北京可将科技迅速落地于工业。长此以往,占据技术高地的北京或将在自动驾驶发展上走得更快。

上海:紧跟时代潮流

在洞悉未来技术上,上海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2017年1月,上海就率先出台自动驾驶相关政策,强调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高地。

政策一出,群雄响应。

地平线、宝马、纽劢科技、安波福中国、AutoX、智加科技、理想汽车等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还引来特斯拉这条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鲶鱼,直接带动整个上海,乃至中国的自动驾驶产业完善。

现在,特斯拉已经在上海超级工厂周围建立起了一个巨大的汽车产业聚集区,落地半年就吸引了数十家供应商在上海临港产业区落户,涵盖了动力电池、车规级半导体以及内外饰件等零部件企业。

在示范区上,上海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是国内最早建设和投入使用的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基地。

2019年,上海与AutoX合作建设中国首个无人驾驶Robotaxi运营示范区,Robotaxi可在150平方公里内的居民区、商务区、商圈中自由穿行。

截至2021年1月,上海示范区已支撑22家企业完成了152辆自动驾驶车封闭区测试工作,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自动驾驶进程加速,主机厂玩家们也有所动作。

造车新势力如威马、智己汽车定居上海,传统车企如上汽、吉利、宝能等转型布局自动驾驶。

另外,上海本土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多达600余家,如地平线、嬴彻科技、智驾科技、西井科技、纵目科技、黑芝麻、深兰科技、仙豆智能、华人运通、魔视智能、追势科技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去年12月,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项规划(2020-2025)》,其中提出:推动高度自动驾驶(L3级别以上)先行示范,推动有条件开放高度自动驾驶车辆上高速、高架道路进行测试及示范应用,在特定区域率先试点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载人、载货商业化应用。

如果这一政策落地,或将加速上海的自动驾驶产业推广。

广州:力推无人驾驶商业化

自动驾驶发展的终局将是落地于商业场景,关于这一点,广州一直在摁加速键。

今年2月9日,文远知行获得广州网约车运营许可,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Robotaxi商业化运营资质的自动驾驶企业。

回望过去,广州的自动驾驶发展相当大胆。

首先在路测上,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Robotaxi在2019年已出现在广州特定区域,开启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

另外,广州黄埔区和百度Apollo共同打造的自动驾驶MaaS平台对外开放,涵盖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自动驾驶巡检以及自动驾驶作业车4种车型。

2020年广州的自动驾驶测试数据显示,当年自动驾驶载客累计测试里程近70万公里,服务人数超6万人,并且零主动安全事故。

截止今年1月,广州共发放43张自动驾驶路道路测试牌照,开放156.29公里测试路段。

长年运营安全,是广州推广无人驾驶的底气。

去年7月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小汽车营运能力分析报告(2019-2020年度)》报告称,广州自动驾驶将迈入取消安全员、5G远程驾驶的新阶段。

据悉在2023年~2024年,无人驾驶出租车将覆盖包括天河、海珠等广州大部分区域,甚至可能辐射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

除发展单车智能外,广州也在积极推动车路协同。

广州已与华为、百度、高新兴、广信投、公交集团、电信、移动、联通等13家企业合作,建设了自动驾驶5G车联网示范岛、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系统、全国大封闭测试场等项目,以上项目都为全国之最。

另外,广州的自动驾驶产业也相对完善。

广州是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除了广汽、小鹏等多家整车厂在此之外,还有采埃孚、泰斗微电子、广州润芯、中海达、马瑞利、高新兴等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

去年,广州提出2022年前在各先行试点区开展3家以上商业化运营试点。

当成熟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强大的生产能力下批量制造并得到推广,将是怎样的场景?

在商业运营下,真实的行驶环境和大量的数据又反哺企业,或能催化广州的自动驾驶产业更为成熟。

此刻,广州更像“凤凰城”。

长沙:生态链已成

不同于其它城市含蓄,长沙将打造“智能驾驶之城”的野心赤裸裸摆在了台面上。

2015年,长沙敏锐感知未来科技动向,提出立足于“三智”,布局智能终端、智能设备和智能驾驶,并构建自动驾驶产业生态链。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产业生态链同样如此。

在示范区建设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结合市场需求,为物流重卡、商用车乘用车等多类型智能驾驶车辆提供测试,成为国内首个全无人7*24小时不间断封闭测试场。

同时,长沙积极推动车路协同发展。

2019年,长沙宣布启用车路协同“两个100”项目,智能网联车辆可以与普通社会车辆一起在指定的城市公共道路和智慧高速上行驶。

如今,该示范区已升级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使长沙成为国内唯一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获得三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

在政策上,长沙目前共发布了13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政策文件,其中包含了道路测试管理、功能测试规程、开放道路技术要求等政策,为全国相关政策数量第二的城市。

为了构建智能汽车产业链,长沙还发布了“火炬计划”和“头羊计划”,分别鼓励智能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多场景车辆智能化升级。截止去年9月,已有3400辆智能网联汽车落地,打造了全球大车联网应用。

目前,长沙自动驾驶产业生态链已初具雏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吸引了包括bAT、京东、中车、大陆、博世、舍弗勒、希迪智驾、地平线、华为等347家企业与长沙合作。

其中,基础层企业如景嘉微、国科微共计229家;技术层企业如华诺星空、证通电子、楚天电气等共计77家;应用层企业如希迪智驾、京东无人车、三一重工等共计41家。

当前长沙已形成全方位产业集群,并在2020年入选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前 3 名。

业内甚至流传“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可见长沙自动驾驶实力雄厚。

合肥:打造产业集群

与以上城市不同,合肥在引进汽车工厂的同时发展自动驾驶。

近年来合肥不断与主机厂合作,先后拿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威马、零跑、大众等。

去年,合肥开启省内首条自动驾驶 5G 示范运行线。该线开启不久,包括大众、江淮、奇瑞、安凯、百度、滴滴、四维图新、海梁科技、上海商场临港智能科技、杭州宏景智驾、域驰智能科技、仙途智能在内的等12家企业获得路测牌照。

在政策上,合肥包河区公布《合肥(包河)智能网联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方案》,预计总投入45.84 亿元,未来将建设以智能网联为主的7大项目。

在此之前,合肥的自动驾驶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人才上,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工大、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可为合肥自动驾驶产业提供创新型人才。

在产业基础上,京东方、科大讯飞、江淮汽车、奇瑞、江淮大众、国轩高科、合肥长鑫等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可提供显示屏、人工智能技术、OEM、动力电池、汽车芯片等必需服务。

以此基础上引入造车新势力和打造车联网,合肥可进一步建设包括车载感知、智慧座舱、汽车电子在内的垂直的产业链。

例如今年2月,合肥市人民政府与蔚来汽车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构建集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

尽管入局自动驾驶产业较晚,但从合肥投资京东方、蔚来汽车、合肥长鑫等企业带来的高额回报来看,或许又一个投资神话将在合肥上演。

苏州:自动驾驶商用将至

如果说广州的自动驾驶商用完善,苏州可能第一个不服。

回顾过去,苏州一直不遗余力推广自动驾驶的发展。

得益于苏州不断加码自动驾驶,以苏州高铁新城作为智能驾驶产业主阵地的苏州,近两年来吸引了60多家智能网联关联企业,如Momenta、智加科技、禾多科技、仙途智能、挚途科技等自动驾驶企业,涵盖智能车联,汽车交互和技术支撑等领域。

苏州还积极打造自动驾驶产业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已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汽集团、华为及本土自动驾驶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构筑5G+自动驾驶产业生态。

为了大力扶持智能网联汽车量产企业,苏州从去年7月从量产支持、金融支持、总部支持、运营支持和配套支持五大方向给予苏州相城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强力支撑。其中,针对重点领域的量产企业,苏州将通过股权投资方式给予全力扶持,最高金额可达1亿元。

除了积极引入自动驾驶企业入驻,苏州还加快自动驾驶的场景应用。

去年苏州与中国移动签订国家首批5G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计划建成全国首批城市级的5G车联网应用,改造5G智能网联道路224.75公里,支持百万级设备或千万级数据并发,实现20万以上接入用户及150个应用场景。

在苏州相城区,智能环卫、智慧物流、智慧泊车、Robotaxi、Robobus五大类应用场景也在不断落地。目前苏州已颁发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和15张示范应用牌照,14辆示范应用车型已上路。

今年1月,以科技公司、主机厂和出行平台组成的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成立,共包含32个产业内不同链条的企业。联盟将推进自动驾驶在苏州的规模化商用,苏州或将成为全国首个自动驾驶规模商用城市。

现在来看,苏州相城距离成为“东方硅谷”或更进一步。

新智驾总结

在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技术变革之前,已有漫长的岁月被我们错过。

角力自动驾驶,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有很大机会从追赶者化身领跑者。

一线城市也好,二线城市也罢,每座城市都在共同推进中国的自动驾驶落地进程。

眼下中国自动驾驶征程大局未定,后续也将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

以上6座城市之外,包括深圳、重庆、济南、西安、三亚、天津、武汉、襄阳等诸多城市已经在自动驾驶相关领域有所布局。

技术落地,百舸争流,最终战事如何,我们静候佳局。


当前题目:多城开跑,谁是自动驾驶「硬核之都」
地址分享:http://wjwzjz.com/article/scssgp.html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