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创想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print 'main'当脚本作为执行脚本时__name__的值为__main__当脚本作为模块时__name__为模块文件名。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主营延川网站建设的网络公司,主营网站建设方案,成都App定制开发,延川h5小程序制作搭建,延川网站营销推广欢迎延川等地区企业咨询
main函数在程序中大多数是必须存在的。C语言标准中强制要求main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为int,main函数的返回值是传递给操作系统,让操作系统判断程序的执行情况。
一个程序,无论复杂或简单,总体上都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就称为“main 函数”,也就是“主函数”。比如有个“做菜”程序,那么“ 做菜 ”这个过程就是“主函数”。在主函数中,根据情况,你可能还需要调用“买菜,切菜,炒菜”等子函数。
main函数在程序中大多数是必须存在的,但是依然有例外情况,比如windows编程中可以编写一个动态链接库模块,这是其他windows程序可以使用的代码。由于DLL模块不是独立的程序,因此不需要main函数。
从函数的形势看,函数分两类:
无参函数。printstar和print_message就是无参函数。在调用无参函数时,主调函数并不将数据传送给被调用函数,一般用来执行指定的一组操作。
有参函数。在调用函数时,在主调函数和被调用函数之间有数据传递。也就是说,主调函数可以将数据传递给被调用函数使用,被调用函数中的数据也可以带回来供主调函数使用。
基本算法就是二叉树的遍历,首先想到的是深度优先遍历。
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每个子路径的记录和append
binaryTreePaths函数只给了root变量,无法存储每个子路径,考虑写辅助函数res,添加存储路径的变量
res(root,temp)
同时还需要一个全局变量result存储最后的输出结果,result.append(temp)
在python中,定义一个函数要使用def语句,依次写出函数名、括号、括号中的参数和冒号:,然后在缩进块中编写函数体,函数的返回值用return语句返回
def 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n]):
函数体
函数代码以def关键词开头,后接函数标识符名称和圆括号():
任何传入参数和自变量必须放在圆括号中间,圆括号之间可以用于定义参数
函数的第一行语句可以选择性的使用文档字符串-用于存放函数说明
函数内容以冒号起始,并且缩进
return[表达式]结束函数,选择性的返回一个值给调用方,不带表达式的return相当于返回None
一般来说,Python程序员可能是这样写main()函数的:
"""Module docstring.
This serves as a long usage message.
"""import sysimport getoptdef main():
# parse command line options
try:
opts, args = getopt.getopt(sys.argv[1:], "h", ["help"]) except getopt.error, msg: print msg print "for help use --help"
sys.exit(2) # process options
for o, a in opts: if o in ("-h", "--help"): print __doc__
sys.exit(0) # process arguments
for arg in args:
process(arg) # process() is defined elsewhere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Guido也承认之前自己写的main()函数也是类似的结构,但是这样写的灵活性还不够高,尤其是需要解析复杂的命令行选项时。为此,他向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添加可选的 argv 参数
首先,修改main()函数,使其接受一个可选参数 argv,支持在交互式shell中调用该函数:
def main(argv=None):
if argv is None:
argv = sys.argv # etc., replacing sys.argv with argv in the getopt() call.1234
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动态地提供 argv 的值,这比下面这样写更加的灵活:
def main(argv=sys.argv):
# etc.12
这是因为在调用函数时,sys.argv 的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可选参数的默认值都是在定义main()函数时,就已经计算好的。
但是现在sys.exit()函数调用会产生问题:当main()函数调用sys.exit()时,交互式解释器就会推出!解决办法是让main()函数的返回值指示退出状态(exit status)。因此,最后面的那行代码就变成了这样:
if __name__ == "__main__":
sys.exit(main())12
并且,main()函数中的sys.exit(n)调用全部变成return n。
定义一个Usage()异常
另一个改进之处,就是定义一个Usage()异常,可以在main()函数最后的except子句捕捉该异常:
import sysimport getoptclass Usage(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 msg):
self.msg = msgdef main(argv=None):
if argv is None:
argv = sys.argv try: try:
opts, args = getopt.getopt(argv[1:], "h", ["help"]) except getopt.error, msg: raise Usage(msg) # more code, unchanged
except Usage, err: print sys.stderr, err.msg print sys.stderr, "for help use --help"
return 2if __name__ == "__main__":
sys.exit(mai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这样main()函数就只有一个退出点(exit)了,这比之前两个退出点的做法要好。而且,参数解析重构起来也更容易:在辅助函数中引发Usage的问题不大,但是使用return 2却要求仔细处理返回值传递的问题。
使用关键词 def 声明这是一个函数
1def 函数名 (参数):
2 语句块
参数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多个,用逗号隔开,第一行称为函数头,结尾一定要加冒号,代表开始进入函数体的执行。
语句块也就是函数体,是关于这个函数要实现的功能的语句,语句要有返回值即return语句,如果没有return语句,就代表return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