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创想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机圈热闹了一波,是因为菊厂宣布6.2号发布会,一则就是备受关注的鸿蒙系统6.2日商用推送,到时候华为机主爽歪歪了。二则新产品使用骁龙芯片,同时搭载鸿蒙系统。
创新互联公司长期为1000多家客户提供的网站建设服务,团队从业经验10年,关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并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共赢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为双牌企业提供专业的网站设计制作、做网站,双牌网站改版等技术服务。拥有10多年丰富建站经验和众多成功案例,为您定制开发。
其实第二个更重要,鸿蒙适配骁龙芯片这就代表着合作有了可能,等于说是为以后国内其他品牌骁龙手机做了铺垫。当然现阶段肯定是麒麟芯片适配鸿蒙系统更好,如果把骁龙芯片适配的和麒麟芯片一样好那岂不是完球了。
但也看出菊厂真的是妥协了,不过如此也好,至少以后好受了一些,限制会逐渐减少,产品也会更加充足,不会一直都是断货状态。
商城里面不会全是清一色没货,想买要么抢要么第三方加价。
不过没了麒麟芯的华为产品你还愿意买单吗?
同时搭载骁龙芯片的产品应该会比麒麟芯片的便宜,如果买的比麒麟还贵那么岂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关于使用骁龙芯片菊厂自己说的是:活下去最重要。
而且余大嘴以前也说过:我们没有说全部使用国产,当然国产的越多越好。原则上我们是完全可以替代美国器件,但是我们为了照顾他们生意,就继续保持了合作关系。
看余老板这话里意思,用你是看得上你,不想用随时都可以不用。
6.2日发布会,正式发布鸿蒙系统用户版,同时公布鸿蒙系统新技术和开发进展。之前生态大会就说了要3亿终端,看来很容易就要完成了。
此次发布会,将会有二百多款App鸿蒙定制化,前几天还是三款App定制化,看来这开发速度很快呀。大家最关心的机型方面,华为机器可以一键升级鸿蒙系统。但是对于很老的机型菊厂并没有表示,估摸着玄乎。ᥬ
去年华为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EMUI 11 计划升级 37 款机型,升级量 2 亿左右。升级率超过 90%。而今年华为发布的新机器基本都已经预装EMUI 11系统,所以我们可以预测,EMUI11系统的机器应该都是可以直接升级鸿蒙系统,因为三亿目标与EMUI11机器正好差不多。但是如果算上智能设备,那就当我没说,等6.2日揭晓时刻吧。
不过华为已经决定了正式将鸿蒙系统向第三方手机厂商全部开源,所以要不要适配鸿蒙,选择权就在第三方厂商手中了。
2020年9月15日,是特别的一天。
因为美国对华为的芯片新禁令正式生效。
自此,台积电、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主要元器件厂商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
2019年,华为就推出了鸿蒙系统,积极应对美国禁令。
上周,华为召开了2020开发者大会,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宣布了最新的鸿蒙 OS 2.0 ,目标是“共建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态”。
针对最新的鸿蒙系统,梁宁老师和鸿蒙的开发者与生态建设者进行了沟通,得到了关于鸿蒙系统的9个关键问题和答案。
我们征询梁宁老师授权,把她和鸿蒙开发者的沟通内容,独家分享给你。
希望能帮助你进一步认识华为的鸿蒙系统。
01. 鸿蒙的开发语言?
硬件驱动 C/C++,应用 JS
02. 鸿蒙与安卓最大的不同?
通过分布式技术,将手机与 IOT 设备进行无线组合,形成超级终端。
2.1 最大好处
让手机应用与 IOT 无缝互通。
以车载导航系统为例,过去通过蓝牙连接,只能播报路况语音。
现在鸿蒙系统提供分布式软总线技术进行连接,不是简单投屏,甚至还能分享 CPU 计算资源。
比如,使用车上 CPU 进行计算后,上传抖音视频时的压缩过程可以放到车上计算,缩短压缩时间,使得上传时间减少,手机功耗也会减少。
用更便捷的方式进行设备之间互相连接,使得应用能够编写一次,跑在不同设备上。
2.2 内核技术
安卓基于Linux Kernel。
鸿蒙为了支持在不同大小和形态下的设备,采取多种内核策略,这样能达到不同设备的最佳性能功耗。
这是安卓不具备的系统底层能力。
本次开源 LiteOS 技术是多款华为实际产品中沉淀出来的内核,12月支持Linux Kernel内核,兼容更多设备。
反正鸿蒙是开源,微内核会在大家眼皮底线长出来。
03. 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体验鸿蒙?
3.1 目前华为运动手表已经是鸿蒙系统,10月份发布。
华为手表现在是国内手表市场份额第一的产品,非常期待。
3.2 双十一,美的会推出采用鸿蒙系统的 IOT 产品,消费者可以体验到。
3.3 10-11月华为 Mate40 上将能看到一些鸿蒙的特性,可以在 EMUI 11 版本体验到。
3.4 现在华为的旗舰店,也可以体验鸿蒙“碰一碰”万物互联。
04. 鸿蒙计划的 1+8+N 的万物互联和小米的米家连接区别是什么?
小米生态所有产品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
是因为小米生态产品通过加 SDK 通信组件,与小米手机连接,并进行通信。
鸿蒙系统手机与采用分布式技术的底层系统打通,可以实现音视频,甚至 CPU 级别的系统交互。
过去双摄像头、三摄像头发布后,大家调侃是否会出到100个摄像头,通过分布式能力,确实是可以的。
外部设备可以理解为通过无线的方式装载到手机里,你可以认为手机的范畴变大了,是万物互联的超级设备。
05. 鸿蒙系统与安卓系统是否兼容?
鸿蒙系统目前基于安卓系统,有300万个 APP。
鸿蒙选择兼容道路也是十分务实。
已有移植到鸿蒙,只需要在多设备互动的功能中使用的新 API 增量开发,大大降低应用适配难度。
06. 鸿蒙为设备厂商提供哪些支持?
6.1 开源免费
6.2 SDK
6.3 百万级源码
6.4 设备开发工具链
6.5 开发板模组
07. 鸿蒙为开发者提供哪些支持?
7.1 1万 API 调用
7.2 自主开发的框架
7.3 工具链
7.4 模拟器
7.5 需要获得技术支持可以到 Harmonyos.com 官网联系。
也可以自行到开源社区进行代码修改和提交。
开放性有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保障。(这个基金会,有时间再介绍)
08. 安卓强大在哪里?
15年积累。
占据近全球87%智能手机用户心智。
400名开发者(99% Google 员工)。
1.2亿行代码。
09. 为什么安卓也需要中国?
9.1 全球1/2的安卓手机是中国品牌。
9.2 全球1/4的安卓手机卖给中国用户。
9.3 Google 网站自己披露的非手机类 ODM 合作伙伴,一共50家左右,都是中国企业,具体来说,7成在深圳,近3成在上海地区。
简单来说,安卓最重要的伙伴,除了三星,全是中国企业!!!
综上,鸿蒙的雄心,三分天下有其一
截止2021年7月,不能。
华为的鸿蒙OS目前仅是适配了自家的部分机型,熟悉安卓手机的机友都知道,安卓手机虽说硬件层面都几乎一致,但是底层fastboot还是根据手机厂商自己的技术刷入。
一旦刷入的ROM不符官方基准就会提示ROM包检验错误,从底层阻止你刷入错误安装包防止错误刷入导致手机损坏。但是不同芯片的fastBoot刷入方式也不一样,华为fastboot主要为适配自家麒麟芯片的,如今市面上主流芯片为高通和联发科。
需要华为鸿蒙适配好自家旗下的这两款芯片的机型也才能提取到对应的ROM包,虽然目前支持安装鸿蒙OS的底层fastBoot还没有。
自从华为鸿蒙OS发布后
关注华为如今升级后的手机。也有不少机友晒出了升级鸿蒙后的使用情况,在华为Mate40PRO上原本45万的跑分,升级后从新运行跑分软件,竟然足足高出了25万分,从中也能看出华为的微内核开发是成功的。
除了小米的米粉希望刷入鸿蒙外其它品牌的手机用户也出现了部分用户关心自己所用的机型是否能刷入鸿蒙OS,反正如今安卓系统使用体验也不会和鸿蒙有太大的不同,也没必要去折腾,实在想用鸿蒙还不如直接等P50。
在任何领域,底层基础设施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数字化 社会 ,半导体、操作系统则是整个数字化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中国在芯片和操作系统上实现突破,不仅关乎国家安全,也与中国的数字化产业发展潜力息息相关。
就像一颗大树一样,根扎的越深,树才能长得越高,枝叶才能更加茂盛。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鸿蒙的确是国之重器。上至国家部门,下至黎明百姓,都对鸿蒙寄予厚望。
需要指出的是,鸿蒙一直宣称自己是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也的确如此,鸿蒙并不是在重复造轮子,而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鸿蒙对标的不是谷歌安卓,而是谷歌的物联网操作系统Fuchsia OS 。那么,鸿蒙与目前的操作系统相比,先进在哪里,鸿蒙是否就是未来操作系统的终点呢?
这篇文章,我们将讨论鸿蒙与目前操作系统的主要差别,描绘鸿蒙想要实现的“理想国”。此外,鸿蒙目前还只是一个半成品,更先进的操作系统,是云操作系统。接下来,我们将展开讨论。
说明:目前很多云厂商都宣称自研了云操作系统,他们所谓的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什么才是云操作系统,目前还不能给一个完整的定义。不过,真正的云操作系统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可以直接调度CPU,控制CPU计算进程;融合了目前的计算节点管理与单服务器操作系统,在云数据中心实现计算资源的自由调度;整个操作系统横跨云服务器、边缘计算服务器、智能设备三端,实现云边端的协同;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主要部署在云服务器,基于云原生实现应用开发,并且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接入,多端应用。
我们从操作系统的本质入手来讨论其演进的内在逻辑。大体上看,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计算、存储、网络和I/O设备;对上,则支撑应用软件,协助应用软件调用计算、存储等软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还通过I/O设备实现人机交互。比如,电脑的人机交互就是鼠标+键盘作为输入,屏幕作为输出;手机的人机交互,主要的输入和输出介质都是屏幕。此外,还有摄像头、扬声器等输入输出设备。
操作系统的演进,核心就是针对不同的终端计算设备,来变革对软硬件资源的调用方式,更好的支撑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更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对数据的计算、存储、传输,是整个计算体系的核心,计算机的发展也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开展的。总体上,计算体系的演进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芯片本身提供的计算能力在飞速发展, 以前是CPU的摩尔定律主导,现在则是以AI为核心的异构计算挑大梁,终极形态就是量子计算芯片 。存储芯片也实现了很大的技术进步,存储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传输技术尤其是无限传输技术的进步,则改变着整个计算体系的资源组织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拉近了数据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催生出云计算这种新的计算资源组织方式。云计算并没有提升整个体系的计算能力,而是通过重新组织提升了整个体系的资源利用效率。
传输能力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阶梯式发展的。无限通信技术历经1G/2G/3G/4G,目前正在进行5G通信网络的建设。几年之后,整个 社会 的数据传输能力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在整个计算体系中,计算、存储、传输是紧密相关的,传输能力的提升会改变计算、存储资源的组织方式。更大的带宽、更低的延迟,进一步拉近了数据中心(包括边缘计算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计算、存储资源会在智能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一旦整个传输网络可以支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那么计算、存储资源就会向云端集中,终端则“退化”为一个人机交互界面 。手机、电脑的核心是人机交互,只需要保留屏幕、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无需再保留CPU、存储芯片(即使会保留部分计算、存储能力,低端芯片就完全够用)。智能终端输入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计算、存储,然后传输到终端进行显示。
面对数据中心-智能终端组成的新计算体系,计算、存储、I/O进行了重新分配,在物理上分离开了。这个时候,操作系统就需要横跨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根据需要调用相应的计算资源。并且,由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承担了大部分的计算、存储功能,对数据中心资源的调配则成为新操作系统的核心。相对而言,对电脑、手机这些终端的调配则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相对于安卓操作系统,鸿蒙并不是重复造轮子,是有重大创新的。最核心的创新就是致力于通过软总线来替换硬总线。在以前的操作系统中,无论是电脑端的Windows系统,还是手机端的Android、IOS系统,在通信线路上都是硬总线。在一整个电路板上通过物理的实体电路来连接各个计算单元(包括计算、存储、I/O),实现各部分数据的传输。
实体电路在空间上有很大限制,如果能够通过无线电磁波来进行各个计算单元的数据传输,就可以在空间上大大解放智能终端。各个计算单元不再必须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在空间上可以实现分离。如果再通过标准化将各个计算单元进行解耦,进而实现不同计算单元的自由组合,这一下子就打开了智能计算的想象空间。如果将几台电脑、手机放在一起,对于以前的操作系统,这些智能设备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系统操作一台设备,不同设备之间没有联系;而 对于鸿蒙操作系统而言,他们不再是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堆可以利用的计算单元,是一堆CPU、存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来自由组合这些计算单元 。比如,要运行一个大型 游戏 ,一台电脑的配置不够,就调动周围几台电脑、手机的CPU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共同支撑计算需求。
除了对计算、存储资源的自由调度,软总线技术在I/O设备上有更大的应用潜力。过去几十年,由于芯片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总体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在CPU、存储上取得很大的提升,以至于现在一台手机提供的计算能力,就超过以前的超级计算机。但是,在I/O设备方面却进展缓慢。除了键盘、鼠标、屏幕,电脑上就增加了一个摄像头和扬声器。很长一段时间,更高像素的摄像头是智能手机厂商之间实现差异化的关键。 如果把智能计算设备与人进行类比,CPU相当于大脑,各种I/O设备相当于四肢,则计算机可谓一直处于“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状态 。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不同计算单元需要用硬总线来进行连接。比如,手机摄像头必须要安装在手机上,因而摄像头不能做的很大。如果通过软总线技术,如果把摄像头“拆下来”呢?智能手机只承担核心的计算、存储、显示、交互功能,其他功能通过各种专用设备实现,然后通过电磁波将专用设备与手机连接起来,这些专用设备就像“装在手机里”一样。这种情况下,手机摄像头就解除了物理限制,可以把像素做的很高,甚至与单反相机媲美(事实上,可以直接将单反相机与手机连接起来)。更进一步,为什么不能将手机、电脑与天文望远镜连接起来呢?通过手机、电脑操控望远镜,把看到的美景实时记录下来,还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者进行在线直播。
通过软总线技术,鸿蒙操作系统可以让计算机的“四肢”异常的发达。 鸿蒙系统可以“穿透”智能设备,直接利用设备内部的计算、存储、感知单元。在鸿蒙的“眼里”,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智能设备,而是一堆可以自由组合的计算模块。 手机、电脑,可以很轻易的与打印机、摄像机、微波炉、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 汽车 、电表、水表、体重秤、跑步机等设备进行连接。手机是“大脑”,其他设备则是“四肢”。
为什么以前没想到要用软总线来代替硬总线呢?因为以前的无线通信技术很不成熟。总体上看,通过物理线路来进行数据传输,在带宽、传输速度上还是有很大优势。软总线要替换硬总线,就必须要扩大数据传输的带宽,同时提升传输速率,降低延迟,这也是华为鸿蒙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鸿蒙只能说还在路上,软总线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要完美替换硬总线,依然还有一定距离。
依据相关数据,目前华为鸿蒙的软总线,已经达到1.8G的带宽、10毫秒延迟、35%的抖动。 10毫秒的延迟,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场景还可以接受,但对于一些实时控制系统显然还是不够的。所以,鸿蒙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把数据延迟压下去,把带宽提升来。 这肯定是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会涉及到WIFI、蓝牙等通信协议的大幅度修改。如果上述技术指标能够接近硬总线,鸿蒙软总线所带来的优势就会得到释放。依据华为内部的说法,他们目前正致力于攻克分布式计算,有望将软总线的时延压低到微秒级。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鸿蒙必将大放异彩,中国的国产操作系统也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我们拭目以待吧。
虽然鸿蒙相比于上一代操作系统,已经实现了很大的进步(或者说致力于实现很大的进步,关键在于软总线是否能在时延、带宽上赶上甚至超越硬总线)。但是,鸿蒙很可能不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理想形态。与鸿蒙相比,云计算操作系统更具有发展潜力。
那么,云操作系统与鸿蒙操作系统的关键区别是什么呢?
鸿蒙虽然比安卓更进一步,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本地化的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也是调配终端设备的计算资源。 所以,鸿蒙需要安装在手机、电脑、电视这种终端设备上。与之相比,云操作系统则是安装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或者说,云操作系统的主体在服务器上,终端设备上的系统只是起辅助作用。
云操作系统的核心也在软总线(我们暂且将其定义为软总线,即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不同计算单元),只是其软总线的载体是5G构建的广域网;与之相比,鸿蒙软总线的核心是蓝牙、WIFI等近场通信构建的局域网。在传输领域,有线宽带和无线通信是竞合关系。在无线通信内部,1G~5G网络,也和蓝牙、WIFI存在竞合关系。上一代主要是4G网络与WIFI的竞争,下一代则是5G网络与WIFI的竞争。总体上,大家更看好5G网络。云操作系统将主要建立在5G基础上,有线宽带、WIFI、蓝牙也会发挥作用。
数据的计算、存储由数据中心(包括边缘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来完成,智能终端主要保留两个功能,数据收集和人机交互。云操作系统横跨云端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来实现资源调配。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5G网络在带宽、时延、稳定性这些技术指标上能否达到硬总线的水平。与4G基站不同,5G将是宏基站与微基站(甚至更小的皮基站)相互配合,微基站或者皮基站其实就相当于室内WIFI。 从理论上来看,核心光通信网络+5G宏基站+5G微基站+皮基站,是可以实现对整个数据传输链路的全覆盖的。云操作系统也必然是基于5G,将5G通信网络作为其“软总线”的载体。
当然,以上只是对理想情况的设想。 目前,无论是5G还是云计算,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5G技术还没成熟,5G网络覆盖也远未完成。尤为关键的是,5G网络在带宽、延迟这些技术性能上与硬总线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总体上看,5G和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很快,协同效应越来越明显。 通过5~10年的时间,5G的带宽、延迟指标会得到大幅度提升,5G网络的建设也基本成熟。再加上边缘计算的发展,云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智能终端,将形成紧密配合的计算体系,届时就可以支撑云操作的发展。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加入实现了云操作系统,整个计算体系会面临什么样的变革。云操作与原来的操作系统有什么不同,与鸿蒙所代表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又有什么不同。云操作系统可以实现鸿蒙系统的一系列设想,而且可以比鸿蒙做的更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下一代操作系统一定是面向物联网的,需要基于物联网设备来进行设计。在物联网领域有一个根本的难题——如何平衡设备智能化与成本控制?
某种程度上,计算能力就是智能程度。一个设备能够提供的算力越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计算能力的主要载体是芯片,越强的芯片越贵。 按照以往的逻辑,要对一台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核心就是通过嵌入更强大的芯片来让其具备计算能力,这必然会大幅增加设备的成本。
在为物联网设计操作系统时,有两个因素需要重点考虑:
物联网设备数量巨大,因此必须降低成本。 如果每台物联网设备都安装芯片,这样的成本是难以承受的。试想一下,台灯、冰箱、空调,甚至水表、电表,都安装CPU和存储芯片,这些设备的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上升(目前物联网设备中的各种嵌入式芯片计算能力较弱,比电脑、手机芯片所能提供的计算能力小很多,因而其智能化程度有限)。
物联网设备的核心在于感知和控制,不在于计算。 未来,不仅家庭里会有各种智能设备,城市中也会密布各种传感器来监控城市的水、电、气等供应体系的状态。这些物联设备,核心作用是传感器和控制器,一方面将感知到的图像、电压等数据传入系统,另一方面依据指令来进行相应的操作,比如关闭阀门、调整摄像头角度等。
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特点,要解决上述成本与智能化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计算与感知、操控分离开来:物联网终端承担数据感知和操控的功能,把数据计算功能放到云端或者边缘计算端来完成。通过云操作系统,物联网设备可以安心做“四肢”,而将“大脑”放在云端或边缘端的服务器上。物联网设备上不用安装昂贵的芯片,依然可以获得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以此来实现低成本的智能化改造。
将数据计算功能从物联网终端剥离出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推动物联网设备在计算上的标准化。
我们知道,操作系统跟计算芯片是高度耦合的。电脑上的微软操作系统+英特尔芯片,手机端的安卓系统+高通芯片都是如此。操作系统往往与芯片相互配合,共同演进。无论是英特尔的电脑芯片,还是高通的手机芯片,都是高度标准化的。与之不同,物联网设备中的嵌入式芯片却是各式各样、千差万别,这就为操作系统的发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芯片上不能实现统一,要用一套操作系统去适配多种多样的物联网芯片,系统性能必然会大打折扣。
如果通过云边端协同的方式,把物联网设备的计算芯片统一放到云端或者边缘端的服务器上,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服务器上的芯片是可以做到高度统一的,云操作系统只需要适配云服务器上的芯片。操作系统是调用硬件资源来完成计算任务,如果将计算任务集中到云端,那就屏蔽了本地终端设备的差异性。在云操作系统看来,无论是电脑、手机、平板还是车机、电视,本质上都是一块屏幕,操作起来都一样。
鸿蒙+物联网嵌入式芯片,只是一种过渡方案,终极方案还是云操作系统+云端标准计算芯片的方式。当然,实现上述的云边端协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未来几年内,物联网上的嵌入式芯片依然会是主流方案。 这种情况下,华为的鸿蒙系统就不得不要去兼容各种各样的嵌入式芯片,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不过反过来看,通过鸿蒙系统来倒逼物联网芯片的标准化,也可以推动我国芯片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这也算鸿蒙的一大贡献。
以上从硬件计算资源的调度方面来分析云操作系统的优势。下面,我们从应用软件的角度来看看云操作系统可能的未来。
在计算架构中,操作系统与芯片耦合,应用软件则与操作系统耦合。同样的一个应用软件,如果要从一个操作系统迁移到另一个操作系统,需要重新开发。比如电脑端的微信和手机端的微信,虽然功能都一样,腾讯却要要基于Windows和安卓系统开发两次。同样在移动端,微信也要基于苹果的IOS系统再开发一次。 功能都一样,却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重复开发多次,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试想一下,面对各式各样的物联网设备,如果软件厂商也要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多次开发,那简直不能忍受。
所以,一次开发,多端适配,是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刚需,这也是鸿蒙尽力要实现的目标。操作系统是与计算芯片耦合的,面对多样化的嵌入式物联网芯片,鸿蒙必然要做出一些个性化适配,上面承载的应用软件也要做出相应的适配,这会增加一些开发难度。如果强行屏蔽底层芯片的差异,很可能会损害系统的性能,表现出来就是系统容易卡、稳定性差。
如果是云操作系统,由于计算芯片本身就是统一的,云操作系统主体部署在云端服务器上。相应的,上层应用的主体也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终端设备就是一个人机交互界面,大部分情况就是一块触摸显示屏(在部分场景中再加上语音交互)。终端智能设备是一个访问云端应用的入口。无论是从手机、电脑还是电视、车机,甚至是从电冰箱、电梯广告屏幕上访问,接入的都是云端的同一个应用软件。这天然就没有应用适配的问题。
鸿蒙想要实现的是一处开发多端部署。而云操作系统可以实现的是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应用。这种方式,在应用软件的标准化、性能表现等方面,比多端部署的方案更优。
我们以一个应用场景来举例说明:
华为鸿蒙项目负责人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提到,鸿蒙的目标是让应用跟着人走,而不是锁定在特定的设备上。比如,当用户用手机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时,不用一直拿着手机,当用户走到客厅的时候,视频电话就自动接到电视上。这如果能实现,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操作系统,别说手机和电视打通,就是手机与平板电脑都不能打通。
在这个方案中,手机和电视都安装了鸿蒙系统,这毕竟是两个独立的设备,视频应用需要从手机传到电视上。我们用传球来做类比:面对一个运动的人,如何更好地把球传到他手里呢?目前的安卓、IOS操作系统,球只能锁定在一个人手里,如果用户离开这个是没办法拿到球的;鸿蒙要实现的是,有多个人进行相互传球,当用户离开A走到B附近时,A就把手里的球传给B,然后B再把球传给用户;云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是,球依然只在A手里,但A站的比较远,传球能力很强,无论用户走到那里,他都可以把球直接传过去。这样,就省去了中间把球从A传到B的过程。
目前,云计算的重心,已经从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转向云原生应用的开发。云原生应用的目标就是一处开发,多端应用。 届时,本地终端是只是一个网络接入和人机交互的设备,并不需要部署应用。每个人有特定的应用账户,这个账户与其生物特征绑定(比如人脸、指纹),从任何终端都可以轻易接入云端应用中心,真正实现应用随人走。
电脑、手机作为个人应用的私密性将大大降低。每个人的电脑、手机之所以私密性强,最关键的是很多数据存储在本地端,并且,每个人下载的应用软件也不同,桌面的布局也独具特色。自己电脑用习惯了,别人的电脑用起来就总会感觉别扭。在云操作系统时代,这一切都会改变。本地终端几乎不再存储数据,别人拿着你的电脑,只要不能登录你的账户,也看不到你的任何信息。此外,云端不仅存储个人数据,也会存储你的电脑和手机桌面,你安装了什么软件,这些软件如何布局的,都可以完整的还原出来。
电脑、手机本质上就是一块屏幕,跟安装在 汽车 、冰箱、洗衣机上的屏幕没什么区别,都只是接入云数据中心的一个入口而已。 当你自己没带电脑,借用同事电脑办公时,只需登录自己的云端账户,同事电脑桌面立马跟你的一模一样。用完退出账户之后,你的一切使用记录在本地端都消失了(实际上本地端本来就没有做任何数据记录,只是一个显示屏)。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和你的同事都没有数据安全的担忧。
更进一步的,大部分设备都退化为屏幕后,设备本身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整个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革。手机、电脑终端由于不再追求高配置的计算和存储芯片,成本大幅度降低,进而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原先6000元的电脑、手机,也许只需要2000元。另一方面,消费者虽然不需要买芯片,但需要为使用芯片付费。依据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消耗量,以及使用的时间来进行付费。比如,用1000元的手机可以玩王者荣耀,看4K电影,但是每小时需要付费1元钱。 与企业端的云服务类似,个人消费者市场也全面进入云服务时代。
这对于用户也是有好处的:在C端的计算领域也实现“以租代售”,不用一次性付出几千元来购买昂贵的电子设备,有助于改善用户现金流;用户可以获得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突破单台设备的算力限制。当需要运行大型 游戏 的时候,可以获得超高的算力配置,并且只为这一段时间付费。单个用户只要愿意付费,可以通过获得目前超级计算机一样的计算能力。
如果将应用部署在云端,实现应用随人走,届时,各种触摸屏可能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毕竟,只是一块屏幕,成本比电脑要低很多),这些屏幕可以作为共享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方式,在任何屏幕上便捷地登陆自己的云端账户,将这块屏幕变成自己的计算机。使用完毕退出账户后,设备上不会留有任何痕迹,也没有数据泄露的风险。这对于经常需要移动办公的人而言,会带来巨大的便利,他们不用再背着一台电脑到处跑,因为“电脑”随处可见,用完即走。
综上, 鸿蒙比目前的安卓系统更进一步,但依然不是最终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云操作系统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5G网络要足够成熟强大,云边端协同体系已经完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鸿蒙系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案。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在云操作系统领域,都有哪些玩家。大体来看,云操作系统会有三类玩家:以往的操作系统企业,领先的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应用巨头。
操作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微软、谷歌、苹果这类操作系统厂商,在云操作系统领域依然会是重要玩家,并且,他们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微软,其服务器操作系统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会慢慢向真正的云操作系统演进。华为目前已经推出了鸿蒙,虽然鸿蒙不是终极的云操作系统,但却是目前最好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通过鸿蒙进化成云计算操作系统,也比安卓等系统更方便。并且,鸿蒙在软总线技术上有积累,再加上华为领先的5G,华为云也具有不熟的实力,因而华为鸿蒙是未来云操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
除了操作系统企业,头部云计算巨头也是未来云操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再次说明下,目前云厂商所声称的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还不是真正的云操作系统)。阿里云、AWS、谷歌云等,将其目前所谓的云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做成真正的操作系统,也未可知。
此外,还存在一类云操作系统玩家,那就是个别互联网应用巨头。最典型的就是腾讯(微信),其次是阿里巴巴(钉钉)。以微信为例,通过小程序,把自己变成一个应用开发平台,微信本身操作系统化。微信账户就是云操作系统的账户,登陆微信然后打开各种小程序,跟登陆云桌面打开各种应用软件类似。因此,微信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玩家。此外,钉钉也在逐步把自己变成开发平台,也在操作系统化。
在未来的云操作系统之争中,中国将是美国的有力竞争者。国内华为、阿里巴巴、腾讯,都将是重要玩家。可以预见,未来的操作系统,不再只是美国的企业的天下。中国操作系统的自主化,是值得期待的。
文:凝视深空 / 数据猿
在2020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宏盟OS 2.0手机开发者Beta版后,它将在2020年底面向开发者开放公开Beta招聘。经过3个月的公开测试,华为终于在华为Mate X2折叠式会议上宣布了这一举措。屏幕手机会议上,它将自今年4月起继续推动华为旗舰机型的鸿蒙OS系统升级。在华为宣布这一消息后,许多华为手机用户表示希望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体验到它,他们也非常担心自己的华为手机是否可以升级鸿蒙操作系统。
根据最新消息,所有配备麒麟710或更高版本的芯片(包括Honor手机)都可以升级华为鸿蒙Harmony OS。长安数码表示,经过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和验证,目前的暂行计划是搭载麒麟710或更高版本的芯片,无论华为还是荣耀,都将升级华为鸿蒙Harmony OS操作系统。但应注意,尚无法确定这是否包括麒麟710芯片模型。
从2018年的麒麟980芯片模型(Mate 20系列,P30系列)到麒麟810芯片模型,麒麟985芯片模型和麒麟990系列模型(A麒麟990 4G芯片,麒麟990 5G芯片,麒麟990E芯片,麒麟9000和麒麟9000E等大量手机将来都可以升级到鸿蒙系统。以上只是暂定的升级模型,将来可能会有变化,因此目前仅供参考。除了系统外,华为P50系列还将带来许多硬件升级。据了解,华为P50系列将带来三种型号,分别为华为P50,华为P50 Pro和华为P50 Pro +。其中,华为P50 Pro可能是首款具有1英寸超大底部的Sony IMX800 CMOS。
尽管目前没有太多支持鸿蒙系统的应用程序,但鸿蒙系统在早期也将与Android应用程序兼容,因此无需担心更改系统,将无法使用某些功能。应用程序和游戏。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鸿蒙系统,支持该系统的应用程序将逐渐成为主流。无论是早期升级还是后期适应,每个人都可以随时使用鸿蒙系统。但是我仍然想提醒大家,鸿蒙系统用于替换原始的Android底层,这会影响系统底层和应用程序开发,并且交互仍然基于EMUI或Magic UI。因此,即使升级了鸿蒙系统,互动体验也不会有太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