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创想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iOS和Android两个不同的平台,肯定是有很多区别的,下面就从交互的角度,谈谈区别。
让客户满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来自于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我们立志把好的技术通过有效、简单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将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客户在信息化领域值得信任、有价值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有:国际域名空间、网页空间、营销软件、网站建设、白河网站维护、网站推广。
以前就读过IOS和Android的规范,但是觉得没啥大用处,因为现在APP为了保持一致性,通常在IOS和Android上的设计是一样的,而且一些小公司只设计IOS的交互原型,因为只要IOS上能用,安卓上肯定没问题,前段时间,和一个人聊,问我它俩的区别,当时一脸懵逼,不知从何说起。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平台,肯定是有很多区别的,下面就从交互的角度,谈谈区别。
一、全局导航
IOS:通常放在底部,方便用户点击
Android:通常放在上面,下面有物理按键,防止误操作。
解析:因为Android比IOS多了物理按键,为了防止误操作,所以只能将全局导航放在上面,但是随着屏幕越来越大,上面是手指无法触及的区域,所以切换起来相对成本较高。
二、二级导航
IOS:通常放返回、上一级标题、标题(居中),操作通常只有一个
Android:通常返回控件、logo、下拉菜单、重要操作、更多操作
解析:IOS显示了上一级的名称,让用户点击返回后,心里有预期,Android放了APP的logo,增加了品牌性,但是就使用来讲,用户不知道点击会回到哪,下拉菜单和更多操作都需要点击才能显示,增加了操作步骤。
三、工具栏
IOS:通常放在最下面,方便操作
Android:放在导航栏里,将重要操作放在外面,其他放在更多里。
解析:IOS将操作都放在底部,区域更大,操作更方便。Android将操作放在了顶部,显得很拥挤,并且还收起了一部分,需要用户查找,但是却节省了空间,让内容显示区更大。
四、提示框
IOS:出现在屏幕中间,可以带图标,可以不带,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Android:不可以带图标,不能是动态的,最多只可以带一个操作按钮,最多只能出现一个提示,不能和低端的悬浮按钮重合。
解析:IOS的设计理念是尽量不打扰用户,只要用户能看见变化,轻易不会出现提示,只有一些用户无法感知时,才会出现提示框,所以可以是动态的,像调节音量。Android的提示要比IOS重一些,因为它可以带一个按钮。
五、警示框
IOS:标题和按钮是必须的,可以有内容和输入
Android:主要有四种:用途、内容、事件、表现。
1、用途包含了标题,内容和事件。
六、手势定义
IOS的手势规定有8种,如下:
解析:IOS只有8种手势,Android有14种,但是很多都不常用,个人感觉IOS的8种已经完全够用了,定义那么多种,用户的学习成本就会提高,而且Android的有些手势并没有定义可以做什么,所以给出这么多手势也没有用。
结语
本文对IOS和Android的规范进行了对比,Android的规范那是相当详细,但是IOS的只给出了设计原则,所以,一些是我自己总结的,可能对比的还不够全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众所周知,安卓系统是开源的,国内又有超多的手机厂商,小米、魅族、华为、oppo、三星等,每一个品牌有属于自己的UI设计规范,但是我们主要分析UI界面尺寸规范。
1、字体
安卓系统中文采用的是思源黑体,英文字体为robot字体。
只使用偶数单位 24 pt,28 pt,36 pt等字体大小
2、mdpi、hdpi、 xhdpi、xxhdpi、xxxhdpi、dp、px到底是什么意思?
讲图标之前先来分析一下一排英文的意思:
mdpi、hdpi、 xhdpi、xxhdpi、xxxhdpi都是表示的屏幕密度大小,依次数值越大,其分辨率越高。常用的是xxhdpi和xxxhdpi。
dp是安卓系统专用的长度单位,设备独立像素的意思。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显示效果,这个和设备硬件有关。多为图标使用,文字则用sp(放大像素),主要用于字体显示best for textsize。
px是像素的意思, 不同设备显示效果相同。
安卓各屏幕密度关系如下:
3、图标
不同手机品牌的图标的标志是不一样的,对应不同大小屏幕的尺寸如下:
系统图标的尺寸:
快捷图标的尺寸:
应用图标的尺寸:
4、应用栏的尺寸
从左到右依次是:① 应用栏高度:56dp;应用栏左右内边距为16dp;应用栏图标上下左内边距为16dp;应用栏标题左内边距为72dp;应用栏标题下边距:20dp;
②应用栏高度为128dp;
③操作栏高度为56dp;标题栏高度:80dp;标题栏底部内边距:8dp;描述区域高度:72dp;描述区底部内边距:16dp。
5、列表高度
垂直边框、水平外边距、边框左右外边距各16dp;带有图标或者头像的内容有72dp的左边距。
垂直边距
①状态栏:24dp;②工具栏:56dp;③子标题:48dp;④列表项:72dp
垂直边框、水平外边距、边框左右外边距各16dp;带有图标或者头像的内容有72dp的左边距。
垂直边距
①状态栏:24dp;②工具栏:56dp;③标题和列表项:48dp;④子标题:48dp;⑤内容区域间距离为8dp
6、切图
上周我们讲到iPhone 6与iPhone 6 Plus约是1.5的关系,而xhdpi的Android手机屏幕与xxdpi的屏幕刚好是1.5倍的关系,所以iPhone 6 Plus和xxhdip也可以共用一套切图,掌握好尺寸关系,能让工作变得简单很多。
7、界面适配
安卓多屏幕支持的基础是它能够管理应用程序的布局和位图可绘制对象的渲染以适当的方式对当前屏幕配置的能力。该系统处理的大部分工作由布局缩放以适合屏幕尺寸/密度和缩放位图可绘制在屏幕密度正确呈现您的应用程序在每个屏幕的配置,来优化用户界面设计,带来更良好的用户体验。
如何做到安卓界面适配呢?大家一定要很清楚的了解分辨率、屏幕大小、密度的关系;明白实际密度和系统密度的关系,dp、sp、px的区别;明白dp与px的转换。这里不做过多阐述,后期写一篇具体的~
安卓的界面规范就讲到这里,要明白设计界面规范的意义是确保设计的统一性与合理性,规范维护的是项目的统一,为了项目利益最大化,高效化。所以作为UI设计师的我们,如果一点设计规范不遵守,全靠自己想当然,那就别发给前端人员啦,他也看不懂。
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系列文章:
1、 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模型图
2、 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之接口API化
3、 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之使用代理模式解耦
本篇是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的第三篇,也是对 第一篇 中ThridLibs Proxy模块进行说明。
很多人觉得对那些优秀的第三方依赖库再次封装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因为这些库可能出自大神/大厂,或有非常高的star并且使用起来十分稳定,可以在项目中直接拿来使用。当然每个开发者都有自己的态度,我也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为从了解四大组件就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互联网大时代中一路走来的Android老鸟,经历了网路请求框架从HttpConnection到Volley再到OkHttp,也经历了图片加载框架从UniversalImageLoader到Picasso再到Gilde,技术的迭代随时都会发生。让项目架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是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的东西。
那么接下来我用一个简单的demo来演示一下如何使用代理模式对第三方框架进行解耦。
现在我们有一个名为 thirdlib 的模块,为我们提供图片加载功能。
第一步: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模块 thridlibproxy ,并且该模块依赖于 thirdlib ,我们在该模块中创建包私有的接口ImageLoaderInterface,这个接口中把thirdlib模块中提供的功能抽象为接口:
第二步:创建包私有的接口的实现类ImageLoaderOneImpl,类中图片加载的业务逻辑是通过调用 thirdlib 中的ImageLoader类实现的:
第三步:我们提供一个供外部调用的ImageLoaderOneImpl接口代理类ImageLoaderProxy:
最后我们就可以通过ImageLoaderProxy中提供的loadImage方法进行图片的加载了。
看到这里有些盆友就会问了,在第二步的时候,我们就完成了 thirdlib 的封装工作,为什么还要有第三步?还有我写一个单例类直接对 thirdlib 进行封装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抽象出接口?
原因很简单,为的就是尽可能的满足软件设计七大原则中的第一个: 开闭原则 。
一个好的软件设计,需要对拓展开放,对修改关闭。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要想到,在更换图片加载框架之后如何最大程度上满足开闭原则。
如果直接对 thirdlib 进行封装,是面向类的开发而不是面向接口。如果此时更换图片加载类库,那必然会对封装出来的类进行大量的修改,把原来的实现替换为新的实现。
使用代理模式的好处就是,我新创建一个被代理的类ImageLoaderTwoImpl:
然后只需要对第三步中的被代理类进行替换就行了。
在想要达到相同效果的时候,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开闭原则。
我们业务层模块也和第三方库实现了完全的解耦,我不需要知道 thridlibproxy 是如何帮我完成图片加载工作的,但是只要调用它提供的方法就完事儿的,这也符合软件设计七大原则中的: 最少知道原则 。
关于为何以及怎么通过代理调用第三方依赖库,到这里就介绍完毕了,赶快动手试试吧~
我只想说: 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觉得有收获的话,欢迎点赞评论以及关注~
2. 软件设计模式的分类
2.1. 创建型
创建对象时,不再由我们直接实例化对象;而是根据特定场景,由程序来确定创建对象的方式,从而保证更大的性能、更好的架构优势。创建型模式主要有简单工厂模式(并不是23种设计模式之一)、工厂方法、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生成器模式和原型模式。
2.2. 结构型
用于帮助将多个对象组织成更大的结构。结构型模式主要有适配器模式adapter、桥接模式bridge、组合器模式component、装饰器模式decorator、门面模式、亨元模式flyweight和代理模式proxy。
2.3. 行为型
用于帮助系统间各对象的通信,以及如何控制复杂系统中流程。行为型模式主要有命令模式command、解释器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state、策略模式、模板模式和访问者模式。
3. 常见设计模式介绍
3.1. 单例模式(singleton)
有些时候,允许自由创建某个类的实例没有意义,还可能造成系统性能下降。如果一个类始终只能创建一个实例,则这个类被称为单例类,这种模式就被称为单例模式。
一般建议单例模式的方法命名为:getInstance(),这个方法的返回类型肯定是单例类的类型了。getInstance方法可以有参数,这些参数可能是创建类实例所需要的参数,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的
设计模式总共是23种,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
1 单例模式,application 就是单例 可以存储一些数据例如记录activity的启动数量 ;
2 观察者模式: button的onClickListener ,监听button的响应;
3 适配器模式 :例如recyclerView 的adapter ;
4 命令模式: 例如开源库eventBus ,把数据封装好 发送出去,然后接收; 等等等等,很多
RelativeLayout xmlns:android=""
xmlns:app=""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android:background="@color/colorGray"
include
android:id="@+id/toolbar"
layout="@layout/include_layout_fitting" /
RelativeLayout
android:id="@+id/relativeLayout1"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below="@id/toolbar"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
TextView
android:id="@+id/header"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120dp"
android:background="@color/colorPrimary"
android:scaleType="centerCrop" /
/RelativeLayout
RelativeLayout
android:id="@+id/relativeLayout2"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10dp"
android:layout_marginTop="80dp"
android:layout_marginRight="10dp"
android.support.v7.widget.CardView
android:id="@+id/id_card"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margin="5dp"
android:foreground="?android:attr/selectableItemBackground"
app:cardCornerRadius="5dp"
app:cardElevation="10dp"
LinearLayout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180dp"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dimen/dimens_10"
android:layout_marginTop="@dimen/dimens_20"
android:layout_marginRight="@dimen/dimens_10"
android:background="@drawable/mine_blue_shape"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
LinearLayout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