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创想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client]
创新互联网络公司拥有十年的成都网站开发建设经验,数千家客户的共同信赖。提供网站建设、成都网站建设、网站开发、网站定制、外链、建网站、网站搭建、成都响应式网站建设公司、网页设计师打造企业风格,提供周到的售前咨询和贴心的售后服务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mysqld]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basedir = /usr/local/mysql
datadir = /data/mysql
pid-file = /data/mysql/mysql.pid
user = mysql
bind-address = 0.0.0.0
server-id = 1 #表示是本机的序号为1,一般来讲就是master的意思
skip-name-resolve
# 禁止MySQL对外部连接进行DNS解析,使用这一选项可以消除MySQL进行DNS解析的时间。但需要注意,如果开启该选项,
# 则所有远程主机连接授权都要使用IP地址方式,否则MySQL将无法正常处理连接请求
#skip-networking
back_log = 600
# MySQL能有的连接数量。当主要MySQL线程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得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这就起作用,
# 然后主线程花些时间(尽管很短)检查连接并且启动一个新线程。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回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
# 如果期望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你需要增加它。也就是说,如果MySQL的连接数据达到max_connections时,新来的请求将会被存在堆栈中,
# 以等待某一连接释放资源,该堆栈的数量即back_log,如果等待连接的数量超过back_log,将不被授予连接资源。
# 另外,这值(back_log)限于您的操作系统对到来的TCP/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
# 你的操作系统在这个队列大小上有它自己的限制(可以检查你的OS文档找出这个变量的最大值),试图设定back_log高于你的操作系统的限制将是无效的。
max_connections = 1000
#
MySQL的最大连接数,如果服务器的并发连接请求量比较大,建议调高此值,以增加并行连接数量,当然这建立在机器能支撑的情况下,因为如果连接数越多,
介于MySQL会为每个连接提供连接缓冲区,就会开销越多的内存,所以要适当调整该值,不能盲目提高设值。可以过'conn%'通配符查看当前状态的连接
数量,以定夺该值的大小。
max_connect_errors = 6000
# 对于同一主机,如果有超出该参数值个数的中断错误连接,则该主机将被禁止连接。如需对该主机进行解禁,执行:FLUSH HOST。
open_files_limit = 65535
# MySQL打开的文件描述符限制,默认最小1024;当open_files_limit没有被配置的时候,比较max_connections*5和ulimit -n的值,哪个大用哪个,
# 当open_file_limit被配置的时候,比较open_files_limit和max_connections*5的值,哪个大用哪个。
table_open_cache = 128
# MySQL每打开一个表,都会读入一些数据到table_open_cache缓存中,当MySQL在这个缓存中找不到相应信息时,才会去磁盘上读取。默认值64
# 假定系统有200个并发连接,则需将此参数设置为200*N(N为每个连接所需的文件描述符数目);
# 当把table_open_cache设置为很大时,如果系统处理不了那么多文件描述符,那么就会出现客户端失效,连接不上
max_allowed_packet = 4M
# 接受的数据包大小;增加该变量的值十分安全,这是因为仅当需要时才会分配额外内存。例如,仅当你发出长查询或MySQLd必须返回大的结果行时MySQLd才会分配更多内存。
# 该变量之所以取较小默认值是一种预防措施,以捕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错误信息包,并确保不会因偶然使用大的信息包而导致内存溢出。
binlog_cache_size = 1M
# 一个事务,在没有提交的时候,产生的日志,记录到Cache中;等到事务提交需要提交的时候,则把日志持久化到磁盘。默认binlog_cache_size大小32K
max_heap_table_size = 8M
# 定义了用户可以创建的内存表(memory table)的大小。这个值用来计算内存表的最大行数值。这个变量支持动态改变
tmp_table_size = 16M
# MySQL的heap(堆积)表缓冲大小。所有联合在一个DML指令内完成,并且大多数联合甚至可以不用临时表即可以完成。
# 大多数临时表是基于内存的(HEAP)表。具有大的记录长度的临时表 (所有列的长度的和)或包含BLOB列的表存储在硬盘上。
#
如果某个内部heap(堆积)表大小超过tmp_table_size,MySQL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将内存中的heap表改为基于硬盘的MyISAM表。
还可以通过设置tmp_table_size选项来增加临时表的大小。也就是说,如果调高该值,MySQL同时将增加heap表的大小,可达到提高联接查
询速度的效果
read_buffer_size = 2M
# MySQL读入缓冲区大小。对表进行顺序扫描的请求将分配一个读入缓冲区,MySQL会为它分配一段内存缓冲区。read_buffer_size变量控制这一缓冲区的大小。
# 如果对表的顺序扫描请求非常频繁,并且你认为频繁扫描进行得太慢,可以通过增加该变量值以及内存缓冲区大小提高其性能
read_rnd_buffer_size = 8M
# MySQL的随机读缓冲区大小。当按任意顺序读取行时(例如,按照排序顺序),将分配一个随机读缓存区。进行排序查询时,
# MySQL会首先扫描一遍该缓冲,以避免磁盘搜索,提高查询速度,如果需要排序大量数据,可适当调高该值。但MySQL会为每个客户连接发放该缓冲空间,所以应尽量适当设置该值,以避免内存开销过大
sort_buffer_size = 8M
# MySQL执行排序使用的缓冲大小。如果想要增加ORDER BY的速度,首先看是否可以让MySQL使用索引而不是额外的排序阶段。
# 如果不能,可以尝试增加sort_buffer_size变量的大小
join_buffer_size = 8M
# 联合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thread_cache_size = 8
# 这个值(默认8)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缓存中线程的数量,当断开连接时如果缓存中还有空间,那么客户端的线程将被放到缓存中,
# 如果线程重新被请求,那么请求将从缓存中读取,如果缓存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请求,那么这个线程将被重新创建,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
# 增加这个值可以改善系统性能.通过比较Connections和Threads_created状态的变量,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表示要调整的值)
# 根据物理内存设置规则如下:
# 1G — 8
# 2G — 16
# 3G — 32
# 大于3G — 64
query_cache_size = 8M
#MySQL的查询缓冲大小(从4.0.1开始,MySQL提供了查询缓冲机制)使用查询缓冲,MySQL将SELECT语句和查询结果存放在缓冲区中,
# 今后对于同样的SELECT语句(区分大小写),将直接从缓冲区中读取结果。根据MySQL用户手册,使用查询缓冲最多可以达到238%的效率。
# 通过检查状态值'Qcache_%',可以知道query_cache_size设置是否合理: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经常出现缓冲不够的情况,
# 如果Qcache_hits的值也非常大,则表明查询缓冲使用非常频繁,此时需要增加缓冲大小;如果Qcache_hits的值不大,则表明你的查询重复率很低,
# 这种情况下使用查询缓冲反而会影响效率,那么可以考虑不用查询缓冲。此外,在SELECT语句中加入SQL_NO_CACHE可以明确表示不使用查询缓冲
query_cache_limit = 2M
#指定单个查询能够使用的缓冲区大小,默认1M
key_buffer_size = 4M
#指定用于索引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处理的索引(对所有读和多重写),到你能负担得起那样多。如果你使它太大,
# 系统将开始换页并且真的变慢了。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该参数可设置为384M或512M。通过检查状态值Key_read_requests和Key_reads,
# 可以知道key_buffer_size设置是否合理。比例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应该尽可能的低,
# 至少是1:100,1:1000更好(上述状态值可以使用SHOW STATUS LIKE 'key_read%'获得)。注意:该参数值设置的过大反而会是服务器整体效率降低
ft_min_word_len = 4
# 分词词汇最小长度,默认4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PEATABLE-READ
# MySQL支持4种事务隔离级别,他们分别是:
# READ-UNCOMMITTED, READ-COMMITTED, REPEATABLE-READ, SERIALIZABLE.
# 如没有指定,MySQL默认采用的是REPEATABLE-READ,ORACLE默认的是READ-COMMITTED
log_bin = mysql-bin
binlog_format = mixed
expire_logs_days = 30 #超过30天的binlog删除
log_error = /data/mysql/mysql-error.log #错误日志路径
slow_query_log = 1
long_query_time = 1 #慢查询时间 超过1秒则为慢查询
slow_query_log_file = /data/mysql/mysql-slow.log
performance_schema = 0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lower_case_table_names = 1 #不区分大小写
skip-external-locking #MySQL选项以避免外部锁定。该选项默认开启
default-storage-engine = InnoDB #默认存储引擎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 InnoDB为独立表空间模式,每个数据库的每个表都会生成一个数据空间
# 独立表空间优点:
# 1.每个表都有自已独立的表空间。
# 2.每个表的数据和索引都会存在自已的表空间中。
# 3.可以实现单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移动。
# 4.空间可以回收(除drop table操作处,表空不能自已回收)
# 缺点:
# 单表增加过大,如超过100G
# 结论:
# 共享表空间在Insert操作上少有优势。其它都没独立表空间表现好。当启用独立表空间时,请合理调整:innodb_open_files
innodb_open_files = 500
# 限制Innodb能打开的表的数据,如果库里的表特别多的情况,请增加这个。这个值默认是300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64M
# InnoDB使用一个缓冲池来保存索引和原始数据, 不像MyISAM.
# 这里你设置越大,你在存取表里面数据时所需要的磁盘I/O越少.
# 在一个独立使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上,你可以设置这个变量到服务器物理内存大小的80%
# 不要设置过大,否则,由于物理内存的竞争可能导致操作系统的换页颠簸.
# 注意在32位系统上你每个进程可能被限制在 2-3.5G 用户层面内存限制,
# 所以不要设置的太高.
innodb_write_io_threads = 4
innodb_read_io_threads = 4
# innodb使用后台线程处理数据页上的读写 I/O(输入输出)请求,根据你的 CPU 核数来更改,默认是4
# 注:这两个参数不支持动态改变,需要把该参数加入到my点吸烟 f里,修改完后重启MySQL服务,允许值的范围从 1-64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0
# 默认设置为 0,表示不限制并发数,这里推荐设置为0,更好去发挥CPU多核处理能力,提高并发量
innodb_purge_threads = 1
# InnoDB中的清除操作是一类定期回收无用数据的操作。在之前的几个版本中,清除操作是主线程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运行时它可能会堵塞其它的数据库操作。
# 从MySQL5.5.X版本开始,该操作运行于独立的线程中,并支持更多的并发数。用户可通过设置innodb_purge_threads配置参数来选择清除操作是否使用单
# 独线程,默认情况下参数设置为0(不使用单独线程),设置为 1 时表示使用单独的清除线程。建议为1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 0:如果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的值为0,log buffer每秒就会被刷写日志文件到磁盘,提交事务的时候不做任何操作(执行是由mysql的master thread线程来执行的。
# 主线程中每秒会将重做日志缓冲写入磁盘的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中。不论事务是否已经提交)默认的日志文件是ib_logfile0,ib_logfile1
# 1:当设为默认值1的时候,每次提交事务的时候,都会将log buffer刷写到日志。
# 2:如果设为2,每次提交事务都会写日志,但并不会执行刷的操作。每秒定时会刷到日志文件。要注意的是,并不能保证100%每秒一定都会刷到磁盘,这要取决于进程的调度。
# 每次事务提交的时候将数据写入事务日志,而这里的写入仅是调用了文件系统的写入操作,而文件系统是有 缓存的,所以这个写入并不能保证数据已经写入到物理磁盘
# 默认值1是为了保证完整的ACID。当然,你可以将这个配置项设为1以外的值来换取更高的性能,但是在系统崩溃的时候,你将会丢失1秒的数据。
# 设为0的话,mysqld进程崩溃的时候,就会丢失最后1秒的事务。设为2,只有在操作系统崩溃或者断电的时候才会丢失最后1秒的数据。InnoDB在做恢复的时候会忽略这个值。
# 总结
# 设为1当然是最安全的,但性能页是最差的(相对其他两个参数而言,但不是不能接受)。如果对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不高,完全可以设为2,如果只最求性能,例如高并发写的日志服务器,设为0来获得更高性能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2M
# 此参数确定些日志文件所用的内存大小,以M为单位。缓冲区更大能提高性能,但意外的故障将会丢失数据。MySQL开发人员建议设置为1-8M之间
innodb_log_file_size = 32M
# 此参数确定数据日志文件的大小,更大的设置可以提高性能,但也会增加恢复故障数据库所需的时间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 为提高性能,MySQL可以以循环方式将日志文件写到多个文件。推荐设置为3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 90
# innodb主线程刷新缓存池中的数据,使脏数据比例小于90%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120
# InnoDB事务在被回滚之前可以等待一个锁定的超时秒数。InnoDB在它自己的锁定表中自动检测事务死锁并且回滚事务。InnoDB用LOCK TABLES语句注意到锁定设置。默认值是50秒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8M
# 批量插入缓存大小, 这个参数是针对MyISAM存储引擎来说的。适用于在一次性插入100-1000+条记录时, 提高效率。默认值是8M。可以针对数据量的大小,翻倍增加。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8M
# MyISAM设置恢复表之时使用的缓冲区的尺寸,当在REPAIR TABLE或用CREATE INDEX创建索引或ALTER TABLE过程中排序 MyISAM索引分配的缓冲区
myisam_max_sort_file_size = 10G
# 如果临时文件会变得超过索引,不要使用快速排序索引方法来创建一个索引。注释:这个参数以字节的形式给出
myisam_repair_threads = 1
# 如果该值大于1,在Repair by sorting过程中并行创建MyISAM表索引(每个索引在自己的线程内)
interactive_timeout = 28800
# 服务器关闭交互式连接前等待活动的秒数。交互式客户端定义为在mysql_real_connect()中使用CLIENT_INTERACTIVE选项的客户端。默认值:28800秒(8小时)
wait_timeout = 28800
# 服务器关闭非交互连接之前等待活动的秒数。在线程启动时,根据全局wait_timeout值或全局interactive_timeout值初始化会话wait_timeout值,
# 取决于客户端类型(由mysql_real_connect()的连接选项CLIENT_INTERACTIVE定义)。参数默认值:28800秒(8小时)
# MySQL服务器所支持的最大连接数是有上限的,因为每个连接的建立都会消耗内存,因此我们希望客户端在连接到MySQL Server处理完相应的操作后,
# 应该断开连接并释放占用的内存。如果你的MySQL Server有大量的闲置连接,他们不仅会白白消耗内存,而且如果连接一直在累加而不断开,
# 最终肯定会达到MySQL Server的连接上限数,这会报'too many connections'的错误。对于wait_timeout的值设定,应该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来判断。
# 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show processlist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连接状态,如果发现有大量的sleep状态的连接进程,则说明该参数设置的过大,
# 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小些。要同时设置interactive_timeout和wait_timeout才会生效。
[mysqldump]
quick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服务器发送和接受的最大包长度
[myisamchk]
key_buffer_size = 8M
sort_buffer_size = 8M
read_buffer = 4M
write_buffer = 4M
前言:
MYSQL 应该是最流行了 WEB 后端数据库。虽然 NOSQL 最近越来越多的被提到,但是相信大部分架构师还是会选择 MYSQL 来做数据存储。本文作者总结梳理MySQL性能调优的15个重要变量,又不足需要补充的还望大佬指出。
1.DEFAULT_STORAGE_ENGINE
如果你已经在用MySQL 5.6或者5.7,并且你的数据表都是InnoDB,那么表示你已经设置好了。如果没有,确保把你的表转换为InnoDB并且设置default_storage_engine为InnoDB。
为什么?简而言之,因为InnoDB是MySQL(包括Percona Server和MariaDB)最好的存储引擎 – 它支持事务,高并发,有着非常好的性能表现(当配置正确时)。这里有详细的版本介绍为什么
2.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这个是InnoDB最重要变量。实际上,如果你的主要存储引擎是InnoDB,那么对于你,这个变量对于MySQL是最重要的。
基本上,innodb_buffer_pool_size指定了MySQL应该分配给InnoDB缓冲池多少内存,InnoDB缓冲池用来存储缓存的数据,二级索引,脏数据(已经被更改但没有刷新到硬盘的数据)以及各种内部结构如自适应哈希索引。
根据经验,在一个独立的MySQL服务器应该分配给MySQL整个机器总内存的80%。如果你的MySQL运行在一个共享服务器,或者你想知道InnoDB缓冲池大小是否正确设置,详细请看这里。
3.INNODB_LOG_FILE_SIZE
InnoDB重做日志文件的设置在MySQL社区也叫做事务日志。直到MySQL 5.6.8事务日志默认值innodb_log_file_size=5M是唯一最大的InnoDB性能杀手。从MySQL 5.6.8开始,默认值提升到48M,但对于许多稍繁忙的系统,还远远要低。
根据经验,你应该设置的日志大小能在你服务器繁忙时能存储1-2小时的写入量。如果不想这么麻烦,那么设置1-2G的大小会让你的性能有一个不错的表现。这个变量也相当重要,更详细的介绍请看这里。
当然,如果你有大量的大事务更改,那么,更改比默认innodb日志缓冲大小更大的值会对你的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你使用的是autocommit,或者你的事务更改小于几k,那还是保持默认的值吧。
4.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默认下,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设置为1表示InnoDB在每次事务提交后立即刷新同步数据到硬盘。如果你使用autocommit,那么你的每一个INSERT, UPDATE或DELETE语句都是一个事务提交。
同步是一个昂贵的操作(特别是当你没有写回缓存时),因为它涉及对硬盘的实际同步物理写入。所以如果可能,并不建议使用默认值。
两个可选的值是0和2:
* 0表示刷新到硬盘,但不同步(提交事务时没有实际的IO操作)
* 2表示不刷新和不同步(也没有实际的IO操作)
所以你如果设置它为0或2,则同步操作每秒执行一次。所以明显的缺点是你可能会丢失上一秒的提交数据。具体来说,你的事务已经提交了,但服务器马上断电了,那么你的提交相当于没有发生过。
显示的,对于金融机构,如银行,这是无法忍受的。不过对于大多数网站,可以设置为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2,即使服务器最终崩溃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仅仅在几年前有许多网站还是用MyISAM,当崩溃时会丢失30s的数据(更不要提那令人抓狂的慢修复进程)。
那么,0和2之间的实际区别是什么?性能明显的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刷新到操作系统缓存的操作是非常快的。所以很明显应该设置为0,万一MySQL崩溃(不是整个机器),你不会丢失任何数据,因为数据已经在OS缓存,最终还是会同步到硬盘的。
5.SYNC_BINLOG
已经有大量的文档写到sync_binlog,以及它和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下:
a) 如果你的服务器没有设置从服务器,而且你不做备份,那么设置sync_binlog=0将对性能有好处。
b) 如果你有从服务器并且做备份,但你不介意当主服务器崩溃时在二进制日志丢失一些事件,那么为了更好的性能还是设置为sync_binlog=0.
c) 如果你有从服务器并且备份,你非常在意从服务器的一致性,以及能及时恢复到一个时间点(通过使用最新的一致性备份和二进制日志将数据库恢复到特定时间点的能力),那么你应该设置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并且需要认真考虑使用sync_binlog=1。
问题是sync_binlog=1代价比较高 – 现在每个事务也要同步一次到硬盘。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不把两次同步合并成一次,想法正确 – 新版本的MySQL(5.6和5.7,MariaDB和Percona Server)已经能合并提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sync_binlog=1的操作也不是这么昂贵了,但在旧的mysql版本中仍然会对性能有很大影响。
6.INNODB_FLUSH_METHOD
将innodb_flush_method设置为O_DIRECT以避免双重缓冲.唯一一种情况你不应该使用O_DIRECT是当你操作系统不支持时。但如果你运行的是Linux,使用O_DIRECT来激活直接IO。
不用直接IO,双重缓冲将会发生,因为所有的数据库更改首先会写入到OS缓存然后才同步到硬盘 – 所以InnoDB缓冲池和OS缓存会同时持有一份相同的数据。特别是如果你的缓冲池限制为总内存的50%,那意味着在写密集的环境中你可能会浪费高达50%的内存。如果没有限制为50%,服务器可能由于OS缓存的高压力会使用到swap。
简单地说,设置为innodb_flush_method=O_DIRECT。
7.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MySQL 5.5引入了缓冲实例作为减小内部锁争用来提高MySQL吞吐量的手段。
在5.5版本这个对提升吞吐量帮助很小,然后在MySQL 5.6版本这个提升就非常大了,所以在MySQL5.5中你可能会保守地设置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4,在MySQL 5.6和5.7中你可以设置为8-16个缓冲池实例。
你设置后观察会觉得性能提高不大,但在大多数高负载情况下,它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对了,不要指望这个设置能减少你单个查询的响应时间。这个是在高并发负载的服务器上才看得出区别。比如多个线程同时做许多事情。
8.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InnoDB有一种方法来控制并行执行的线程数 – 我们称为并发控制机制。大部分是由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值来控制的。如果设置为0,并发控制就关闭了,因此InnoDB会立即处理所有进来的请求(尽可能多的)。
在你有32CPU核心且只有4个请求时会没什么问题。不过想像下你只有4CPU核心和32个请求时 – 如果你让32个请求同时处理,你这个自找麻烦。因为这些32个请求只有4 CPU核心,显然地会比平常慢至少8倍(实际上是大于8倍),而然这些请求每个都有自己的外部和内部锁,这有很大可能堆积请求。
下面介绍如何更改这个变量,在mysql命令行提示符执行:
对于大多数工作负载和服务器,设置为8是一个好开端,然后你可以根据服务器达到了这个限制而资源使用率利用不足时逐渐增加。可以通过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来查看目前查询处理情况,查找类似如下行:
9.SKIP_NAME_RESOLVE
这一项不得不提及,因为仍然有很多人没有添加这一项。你应该添加skip_name_resolve来避免连接时DNS解析。
大多数情况下你更改这个会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大多数情况下DNS服务器解析会非常快。不过当DNS服务器失败时,它会出现在你服务器上出现“unauthenticated connections” ,而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请求都突然开始慢下来了。
所以不要等到这种事情发生才更改。现在添加这个变量并且避免基于主机名的授权。
10.INNODB_IO_CAPACITY, INNODB_IO_CAPACITY_MAX
* innodb_io_capacity:用来当刷新脏数据时,控制MySQL每秒执行的写IO量。
* innodb_io_capacity_max: 在压力下,控制当刷新脏数据时MySQL每秒执行的写IO量
首先,这与读取无关 – SELECT查询执行的操作。对于读操作,MySQL会尽最大可能处理并返回结果。至于写操作,MySQL在后台会循环刷新,在每一个循环会检查有多少数据需要刷新,并且不会用超过innodb_io_capacity指定的数来做刷新操作。这也包括更改缓冲区合并(在它们刷新到磁盘之前,更改缓冲区是辅助脏页存储的关键)。
第二,我需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在压力下”,MySQL中称为”紧急情况”,是当MySQL在后台刷新时,它需要刷新一些数据为了让新的写操作进来。然后,MySQL会用到innodb_io_capacity_max。
那么,应该设置innodb_io_capacity和innodb_io_capacity_max为什么呢?
最好的方法是测量你的存储设置的随机写吞吐量,然后给innodb_io_capacity_max设置为你的设备能达到的最大IOPS。innodb_io_capacity就设置为它的50-75%,特别是你的系统主要是写操作时。
通常你可以预测你的系统的IOPS是多少。例如由8 15k硬盘组成的RAID10能做大约每秒1000随机写操作,所以你可以设置innodb_io_capacity=600和innodb_io_capacity_max=1000。许多廉价企业SSD可以做4,000-10,000 IOPS等。
这个值设置得不完美问题不大。但是,要注意默认的200和400会限制你的写吞吐量,因此你可能偶尔会捕捉到刷新进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已经达到你硬盘的写IO吞吐量,或者这个值设置得太小限制了吞吐量。
11.INNODB_STATS_ON_METADATA
如果你跑的是MySQL 5.6或5.7,你不需要更改innodb_stats_on_metadata的默认值,因为它已经设置正确了。
不过在MySQL 5.5或5.1,强烈建议关闭这个变量 – 如果是开启,像命令show table status会立即查询INFORMATION_SCHEMA而不是等几秒再执行,这会使用到额外的IO操作。
从5.1.32版本开始,这个是动态变量,意味着你不需要重启MySQL服务器来关闭它。
12.INNODB_BUFFER_POOL_DUMP_AT_SHUTDOWN INNODB_BUFFER_POOL_LOAD_AT_STARTUP
innodb_buffer_pool_dump_at_shutdown和innodb_buffer_pool_load_at_startup这两个变量与性能无关,不过如果你偶尔重启mysql服务器(如生效配置),那么就有关。当两个都激活时,MySQL缓冲池的内容(更具体地说,是缓存页)在停止MySQL时存储到一个文件。当你下次启动MySQL时,它会在后台启动一个线程来加载缓冲池的内容以提高预热速度到3-5倍。
两件事:
第一,它实际上没有在关闭时复制缓冲池内容到文件,仅仅是复制表空间ID和页面ID – 足够的信息来定位硬盘上的页面了。然后它就能以大量的顺序读非常快速的加载那些页面,而不是需要成千上万的小随机读。
第二,启动时是在后台加载内容,因为MySQL不需要等到缓冲池内容加载完成再开始接受请求(所以看起来不会有什么影响)。
从MySQL 5.7.7开始,默认只有25%的缓冲池页面在mysql关闭时存储到文件,但是你可以控制这个值 – 使用innodb_buffer_pool_dump_pct,建议75-100。
这个特性从MySQL 5.6才开始支持。
13.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_PARTS
如果你运行着一个大量SELECT查询的MySQL服务器(并且已经尽可能优化),那么自适应哈希索引将下你的下一个瓶颈。自适应哈希索引是InnoDB内部维护的动态索引,可以提高最常用的查询模式的性能。这个特性可以重启服务器关闭,不过默认下在mysql的所有版本开启。
这个技术非常复杂,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对大多数类型的查询直到加速的作用。不过,当你有太多的查询往数据库,在某一个点上它会花过多的时间等待AHI锁和闩锁。
如果你的是MySQL 5.7,没有这个问题 – 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_parts默认设置为8,所以自适应哈希索引被切割为8个分区,因为不存在全局互斥。
不过在mysql 5.7前的版本,没有AHI分区数量的控制。换句话说,有一个全局互斥锁来保护AHI,可能导致你的select查询经常撞墙。
所以如果你运行的是5.1或5.6,并且有大量的select查询,最简单的方案就是切换成同一版本的Percona Server来激活AHI分区。
14.QUERY_CACHE_TYPE
如果人认为查询缓存效果很好,肯定应该使用它。好吧,有时候是有用的。不过这个只在你在低负载时有用,特别是在低负载下大多数是读取,小量写或者没有。
如果是那样的情况,设置query_cache_type=ON和query_cache_size=256M就好了。不过记住不能把256M设置更高的值了,否则会由于查询缓存失效时,导致引起严重的服务器停顿。
如果你的MySQL服务器高负载动作,建议设置query_cache_size=0和query_cache_type=OFF,并重启服务器生效。那样Mysql就会停止在所有的查询使用查询缓存互斥锁。
15.TABLE_OPEN_CACHE_INSTANCES
从MySQL 5.6.6开始,表缓存能分割到多个分区。
表缓存用来存放目前已打开表的列表,当每一个表打开或关闭互斥体就被锁定 – 即使这是一个隐式临时表。使用多个分区绝对减少了潜在的争用。
从MySQL 5.7.8开始,table_open_cache_instances=16是默认的配置。
欢迎做Java的工程师朋友们私信我资料免费获取免费的Java架构学习资料(里面有高可用、高并发、高性能及分布式、Jvm性能调优、Spring源码,MyBatis,Netty,Redis,Kafka,Mysql,Zookeeper,Tomcat,Docker,Dubbo,Nginx等多个知识点的架构资料)
其中覆盖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期间碰到各种产品各种场景下的各种问题,很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扩展自己的技术广度和知识面。
MySQL 5.5引入了缓冲实例作为减小内部锁争用来提高MySQL吞吐量的手段。在5.5版本这个对提升吞吐量帮助很小,然后在MySQL 5.6版本这个提升就非常大了,所以在MySQL5.5中你可能会保守地设置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4,在MySQL 5.6和5.7中你可以设置为8-16个缓冲池实例。设置后观察会觉得性能提高不大,但在大多数高负载情况下,它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对了,不要指望这个设置能减少你单个查询的响应时间。这个是在高并发负载的服务器上才看得出区别。比如多个线程同时做许多事情。
5.7、8.0 下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默认为1,若mysql存在高并发和高负载访问,设置为1则会造成大量线程对BUFFER_POOL的单实例互斥锁竞争,这样会消耗一定量的性能的。
pool_instances 可以设置为cpu核心数,它的作用是:
1)对于缓冲池在数千兆字节范围内的系统,通过减少争用不同线程对缓存页面进行读写的争用,将缓冲池划分为多个单独的实例可以提高并发性。可以类比为 java中的 ThreadLocal 线程本地变量 就是为每个线程维护一个buffer pool实例,这样就不用去争用同一个实例了。相当于减少高并发下mysql对INNODB_BUFFER缓冲池的争用。
2)使用散列函数将存储在缓冲池中或从缓冲池读取的每个页面随机分配给其中一个缓冲池实例。每个缓冲池管理自己的空闲列表, 刷新列表, LRU和连接到缓冲池的所有其他数据结构,并受其自己的缓冲池互斥量保护。
提问:如何设计或优化千万级别的大表?此外无其他信息,个人觉得这个话题有点范,就只好简单说下该如何做,对于一个存储设计,必须考虑业务特点,收集的信息如下:
1.数据的容量:1-3年内会大概多少条数据,每条数据大概多少字节;
2.数据项:是否有大字段,那些字段的值是否经常被更新;
3.数据查询SQL条件:哪些数据项的列名称经常出现在WHERE、GROUP BY、ORDER BY子句中等;
4.数据更新类SQL条件:有多少列经常出现UPDATE或DELETE 的WHERE子句中;
5.SQL量的统计比,如:SELECT:UPDATE+DELETE:INSERT=多少?
6.预计大表及相关联的SQL,每天总的执行量在何数量级?
7.表中的数据:更新为主的业务 还是 查询为主的业务
8.打算采用什么数据库物理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架构?
9.并发如何?
10.存储引擎选择InnoDB还是MyISAM?
大致明白以上10个问题,至于如何设计此类的大表,应该什么都清楚了!
至于优化若是指创建好的表,不能变动表结构的话,那建议InnoDB引擎,多利用点内存,减轻磁盘IO负载,因为IO往往是数据库服务器的瓶颈。
另外对优化索引结构去解决性能问题的话,建议优先考虑修改类SQL语句,使他们更快些,不得已只靠索引组织结构的方式,当然此话前提是, 索引已经创建的非常好,若是读为主,可以考虑打开query_cache, 以及调整一些参数值:sort_buffer_size,read_buffer_size,read_rnd_buffer_size,join_buffer_siz。
更多信息参见:
MySQL数据库服务器端核心参数详解和推荐配置
不纸上谈兵,说一下我的思路以及我的解决,抛砖引玉了
我最近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我现在的公司有三张表,是5亿的数据,每天张表每天的增量是100w
每张表大概在10个columns左右
下面是我做的测试和对比
1.首先看engine,在大数据量情况下,在没有做分区的情况下
mysiam比innodb在只读的情况下,效率要高13%左右
2.在做了partition之后,你可以去读一下mysql的官方文档,其实对于partition,专门是对myisam做的优化,对于innodb,所有的数据是存在ibdata里面的,所以即使你可以看到schema变了,其实没有本质的变化
在分区出于同一个physical disk下面的情况下,提升大概只有1%
在分区在不同的physical disk下,我分到了三个不同的disks下,提升大概在3%,其实所谓的吞吐量,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你的explain parition时候可以看到,record在那一个分区,如果每个分区都有,其实本质上没有解决读的问题,这样只会提升写的效率。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分区,你怎么分,如果一张表,有三个column都是经常被用于做查询条件的,其实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因为你没有办法对所有的sql做针对性的分区,如果你只是如mysql官方文档上说的,只对时间做一个分区,而且你也只用时间查询的话,恭喜你
3.表主要用来读还是写,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充分的,应该这样问,你在写入的时候,同时并发的查询多么?我的问题还比较简单,因为mongodb的 shredding支持不能,在crush之后,还是回到mysql,所以在通常情况下,9am-9pm,写入的情况很多,这个时候我会做一个 view,view是基于最近被插入或者经常被查询的,通过做view来分离读取,就是说写是在table上的,读在进行逻辑判断前是在view上操作的
4做一些archive table,比如先对这些大表做很多已有的统计分析,然后通过已有的分析+增量来解决
5如果你用mysiam,还有一个问题你要注意,如果你的.configure的时候,加了一个max index length参数的时候,当你的record数大于制定长度的时候,这个index会被dis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