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创想网站建设,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微信公众号留言区,为什么不能相互评论?

有个读者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

浉河网站建设公司创新互联建站,浉河网站设计制作,有大型网站制作公司丰富经验。已为浉河上千提供企业网站建设服务。企业网站搭建\外贸网站制作要多少钱,请找那个售后服务好的浉河做网站的公司定做!

为什么微信公众号留言区不让网友们相互评论?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一篇。

评论,是围观群众针对作品的评价。高质量的评论,也是一种再创作的形式。比如,影评是对电影的评论,好的影评,也是一种优秀的二次创作,影评人、剧评人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职业。

在互联网时代,评论功能是增加内容平台社区属性的一种普遍做法。评论这一功能,也逐步演化为非常丰富的形态,比如B站的弹幕,直播平台的刷礼物。在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社区,评论区不仅有作者和评论者的深度交流,也会出现评论者之间的深度交互;而评论的排序,从单一的时间顺序,会进化为按照热度排序,由吃瓜群众投票出热门、高赞、高质量评论。评论,已经成了平台内容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候,评论比作品本身有意思。典型代表如网易云音乐、网易新闻……

那么,为什么公众号平台的文章底部的留言区,不可以相互评论,而只能公众号号主和用户之间相互沟通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公众号的留言功能,它是典型的中心化的模式。这个中心是谁?是公众号主。我们来看看它的功能特性:

•留言之后,必须号主审核同意才能放出。•号主可以针对留言进行置顶。•号主针对留言的回复次数只能一次, 4 月微信的一次迭代可以多次交流。•其他围观群众可以针对留言进行点赞。•自 2018 年 3 月之后的公众号,还不具备留言功能。

留言,本来是用户与公众号主之间的单一交互;但我们会看到,在那些 10 万+的文章下面,人们在这里表达他们的看法,其实也非常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同的,不然,要点赞功能做什么?

那么为什么留言区不能和其他内容社区一样,进化成我们设想的样子?这样一来,用户的相互交流不再是中心化的、广播式的,而是网状的。看过文章的人,可以在评论区收获更多观点碰撞,甚至相互加上了微信好友。

听起来还蛮好呢,但是为什么,微信团队不做呢?

我在这里有 3 个猜想:

1、避免用户隐私感被破坏

因为微信之于其他社区,是特殊的存在,这是用户真实身份之所在。用户在这里有非常强的心理归属感。打开微信,就是推开亲朋好友同事的院门;聊聊天,就是相互串串门;群聊,则是聚会;朋友圈,则是这个小圈子的公告牌;公众号,则是广场上的那些大屏幕。

在广场的大屏幕下面,如果可以相互评论交流,本来是美好的一件事情,但是万一发生了不友善的事件呢?比如一个用户一直追着另一个用户,发动言语攻击——这在社区里并不少见。而这些内容能被直接推送给用户吗?当然不能直接推送,所以这时候就要配套过滤、拉黑、举报等一系列功能,功能会变得复杂起来,而且一定会有大量不能被解决好的体验问题。

如果真的要做这个功能,也一定是通过隔离的方法。比如我们看到在微信圈子里面,用户的相互评论所产生的消息提醒,只会发给圈子内的消息盒子,不会有更强的消息入口,例如聊天界面的一级入口。

2、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从张小龙的产品哲学来看,其实是“如无必要,务增实体”。

公众号到现在接近 8 年了,公众号的号主,为了提升用户对于文章的互动率,用了非常多的玩法。比如可以通过运营读者微信群来实现,用户在群里交流更直接通畅,无需隔靴搔痒;也见到很多打卡、活动类小程序大放异彩。

总而言之,在微信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里,办法总比困难多,官方不做或者做不好,不就是开发者的机会吗?

再看看其他社区,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把评论功能做大做重?一方面是激励内容再创作,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产生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提升用户的留存和活跃。社区的用户关系,一直是弱关系,不是吗?

这是社区们逼不得已必须要做的事情。微信呢,就不用,就不急。

3、数据可能不理想?优先级不高?

微信是一个国民超级APP,一个功能上线后,务必要通过数据来验证使用率。很可能留言功能的使用率,本身就达不到团队的预期,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深入迭代,可能在优先级上也并不高。

不过,在微信MAU已经达到 12 亿的今天,用户增长已经见顶,接下来各大公司的战争,就是对用户使用时长的精耕细作。

我的推测,也可能都是错的:不是不做,而是没到时候。

现在,是时候了吗?

如果你也有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呀。


文章题目:微信公众号留言区,为什么不能相互评论?
地址分享:http://wjwzjz.com/article/cpcdhg.html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